首页 >> 细叶菊

我国承诺到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长春

时间:2022/07/28 00:46:09 编辑:

我国承诺到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

碳市场顶层加快推进

11月30日消息:碳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“罪魁祸首”,碳减排是气候大会的核心议题之一。今年9月,中美两国再度发表《气候变化联合声明》,中国承诺到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。

“中美两国达成气候减排合约,意味着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体进入全球碳排放体系。此举标志着中国促进温室气体减排、应对气候变化迈出了一大步。”中国能源网首席研究员韩晓平说。

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我国已全面启动了7个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,目前进展非常顺利,不仅全部实现了上线交易,而且交易价格也比较稳定。他同时透露,除去年12月发改委发布的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》外,更高层级的“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”也已进入立法视野,中国碳市场的春天正渐行渐近。

碳排放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所采用的市场机制。建立碳交易市场之所以越来越迫切,是基于对当前碳排放水平的测算。如果要实现哥本哈根协议中关于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℃的要求,就必须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控制在3.2万亿吨以内。目前留给我们的额度只剩下1.2万亿吨,全球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。

2013年6月18日,我国首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在深圳启动,标志着中国碳市场建设迈出了关键性一步。此后,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广东、湖北、重庆等省市先后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。截至2014年底,上述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均发布了地方碳交易管理办法,纳入控排企业和单位1900多家,分配碳排放配额约12亿吨。

日前发布的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5年8月底,7个试点累计交易地方配额约4024万吨,成交额约12亿元;累计拍卖配额约1664万吨,成交额约8亿元。试点地区2014年和2015年履约率分别达到96%和98%以上。

解振华表示,当前试点的关键是探索碳市场的运行机制,“比如如何确定总量、配额如何分配、如何核查交易量和排放量等,希望通过试点获得确切、科学的核实方法”。

只有当市场足够大、覆盖全国的时候,碳市场的定价作用才能发挥出来。中国明确了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,意味着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建设已进入倒计时。

“目前,已有22个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指南发布,国家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也已建设并运行。”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表示,下一步,将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案,不断完善机制,为实施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奠定基础。

据估算,未来我国碳市场排放量约在30亿至40亿吨,现货交易额估计会在12亿至80亿元;如果进一步考虑期货,交易金额会大幅增加,活跃性也将大幅提升,交易金额可能达到600亿到4000亿元。

事实上,我国碳交易试点自2013年启动以来,各试点地区不断完善配额分配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等规则,积极探索、创新以碳排放为标的的碳金融产品和机制,中国核证资源减排量(CCER)为标的的质押、碳期权合同、碳基金、CCER预购买权、借碳业务等新兴领域表现活跃。

“欧盟在碳排放交易方面走在世界前列,我们既要学习他们的经验,也要吸取教训。比如碳价格以前是每吨30多欧元,后来掉到了每吨2至3欧元,原因就是配额发得太多了,减排的力度差了,整个市场也变得疲软了。”解振华表示,中国在设计碳市场机制之初已经注意到了这些经验教训,力争把中国的碳市场做得更规范。

近年来,中国在节能减排及优化能源结构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,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。未来,随着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成立,有望对钢铁、石化等与碳排放密切相关行业形成长期利好。

“如果本次巴黎气候大会能如期达成协议,将会起到更大推动作用。”专家表示,这种推动作用表现为对中国节能减排产业的约束性效应,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或将在节能减排领域形成更为顺畅的资金流,有助于我国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。

与此同时,非化石能源将迎来发展机遇。目前,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已从2005年的6.8%提高到2014年的11.2%;到2030年,这一比例将要提升至20%左右,这意味着未来15年,我国非化石能源还有近1倍的市场增量。

从长远来看,碳市场在我国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除了现有的7家试点地区外,一批国内碳市场参与机构已经着手对碳交易机制进行探索,控排企业也在逐渐适应中国的碳市场交易机制,大量外部性资源也开始介入这一领域发掘商机,碳交易市场带来的改革红利已开始释放。

尽管还存有机制上的不确定性风险,但即将到来的碳市场仍然将唤起人们对长期前景的乐观预期。毫无疑问,未来碳市场上的真正赢家,还是我们人类自身。

3kN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

隔震垫动刚度实验机

单向器耐久疲劳试验机

拉力机供应商

高低温弹簧拉压疲劳试验机

相关资讯